股票代码
000420

媒体关注
当前位置 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媒体关注 > 重新崛起 傲然领跑 吉林化纤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纪实

重新崛起 傲然领跑 吉林化纤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纪实

时间 :2019/7/8 来源:本站编辑 点击:8907

文/张茁  《吉林日报》  2017年6月
    领跑,蕴含着对化纤行业发展大格局的通盘考量。
    龙头摆起来,龙身才能舞起来。近年来,吉林化纤酝酿着行业的一次次腾飞和嬗变:一项项产学研结出的硕果,一件件企业发展的利器,几多行业创新的大手笔……共同铸就了吉林化纤作为行业领跑者的成长基因。
    4月20日,省委*巴音朝鲁到吉林化纤调研时说:“吉林化纤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,作为一个老工业企业、老国有企业的发展很有典型性,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、华丽转身是完全有可能的!”
    要素和创新双驱动,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升级,行业领跑和产业带动双发力……见证着近年来中国化纤行业发展的征途中,迅跑着的吉林化纤从起初的跟跑、中场的并跑到如今重新崛起、傲然领跑的矫健身形。
    创造历史最好水平!今天,吉林化纤人更用一组闪亮的数据提供了强有力的印证——今年一季度,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.29亿元,同比增长14.6%;销售收入20.76亿元,同比增长36.4%;纤维直接出口量14455吨,同比增长116.4%,出口创汇达4527万美元,同比增长132.8%。

转型升级 把握企业发展的脉动

    企业的发展只有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洪流中,才能走出大势磅礴。国家的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让吉林化纤的“丝路梦”越加清晰。
    围绕吉林省把制造业打造成支柱产业的战略规划,近年来,吉林化纤在“回归核心,做精主业”这个基调上谋篇布局、精准施策,开启了无限广阔的空间,展现出不凡的业绩。主导产品产销率实现100%,新产品贡献率达到30%以上,毛利率分别达到了12—18%,达到了同行业的6倍。
    提品质、拓品种、树品牌,做活了转型升级“有中生新、无中生有”大文章。在纺织行业近十年两极分化严重、国际化明显的白炽化竞争中,吉林化纤为企业产品确定下标准——“要么做第一,要么做唯一”,喊出了吉林化纤人的底气与豪气。
    企业传统体系包含四大板块——人造丝、腈纶、竹纤维和碳纤维,四大支柱产品优势愈加明显。基于此,吉林化纤的结构调整踏上了以客户为中心型的产品创新、效率驱动型创新、以科技研发型为起步的原始创新、以上下游结合进行的工程技术型创新之路。
    传统产品人造丝优质化升级——在“有中生新”上做文章。通过深耕市场,企业着眼于高端市场和客户潜在需求,提升有效供给,进而带动从源头制造到下游应用全产业链各要素整体提效升级。
    “匀质化”让几万米甚至几十万米的丝条粗细均一,产品染色均一性也更上一层楼。吉林化纤细旦纤维的生产研发始终走在同行的前列,30—60D的人造丝实现了产品对天然蚕丝的真正替代。
    “大型化”的升级效果让人感观最直接。同样重量的丝筒由原来的6个丝饼络在一起,现在只需要3个丝饼,减少3个接头……这一升级使化纤的人造丝成为世界顶级产品,无可替代。
    “连续化”生产工艺是吉林化纤人造丝“无中生有”的开篇之作。2015年企业建成了第一条连续纺人造丝生产线,生产效率提高了80%,目前产品供不应求。
    2017年一季度实现人造丝产量11246吨,同比增长63.7%。产品品质升级带来的是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,销量也突破历史最好水平。
    规模产品腈纶纤维差别化调整——在“无中生有”上做文章。吉林化纤的腈纶产能占全球产能的20.5%,占全国产能的50.6%,企业加速对腈纶板块的差别化研发力度,目前腈纶产品已包含四大系列20多个品种。醋青纤维实现了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的完美结合,属世界首创;超柔、超亮腈纶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的局面;阻燃纤维成功打入澳大利亚市场……2017年一季度,实现腈纶纤维销量78121万吨,同比增长18.2%,出口达7674吨。
    新产品产业链一体化延伸,以上下游结合进行工程技术型创新。
    竹纤维是吉林化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创民族品牌,企业充分利用“天竹联盟”产业链合作平台,协同上下游共同创新发展,各种混纺技术全面开花,竹纤维应用领域和市场认知从无到有、不断拓展,目前国内市场份额已经达到70%。一季度,竹纤维的直接出口量达2380吨,超去年同期3倍。
    碳纤维的发展也得到了国家、省、市*的大力支持。在此基础上,吉林化纤同中建材签约,成功启动了与精功集团合作的8000吨碳化线项目建设;加快重点课题《“低成本、大丝束、工业级”碳纤维原丝提质扩能》的研究,强化产学研结合,集中攻关碳纤维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,大丝束原丝产品成为受客户欢迎的畅销产品。一季度,碳纤维原丝产量1579吨,同比增长57.7%,市场份额逐步提升。

调结构补短板 撑起企业发展强大引擎

    “市场缺什么,我们就生产什么。”吉林化纤集团董事长宋德武说:“不只要补自己的短板,更要补市场的短板。”
    “夯实主业、加快升级、适度多元化”,独到的见解形成多元化战略。
    基于此,3年多来,吉林化纤围绕结构调整、聚焦优势产品、谋划产业布局,实现了项目建一个、成一个、个个达效盈利。目前已有      
    18个新项目陆续投产,每个新项目都实现了对自主升级技术的充分运用,产品直接补充了市场的短板。
    为何上醋酐项目?市场需要。醋酐主要用于医药、燃料、醋酸纤维应用领域,每年东北地区对醋酐需求量大约在1.4万吨左右,产品生产却几近空白。
    看准了这一时机,2万吨醋酐项目立即成为企业新班子组建后决策上马的第一个项目。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140天,企业迈出了从纺织板块向化工板块成功跨越的第一步。
    1万吨醋青纤维项目300天实现批量化开车投产,这是全球首条醋青纤维生产线,成为世界人造纤维领域的开创之举,为国际纺织产业增添了一种全新元素。
    企业独立起草的醋青纤维产品标准,成为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的行业标准,标志着企业的创新迈进了新境界。
    一切围绕着项目,为项目输血。吉林化纤先后两次融资26.2亿元,为企业上马25个新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。
    1万吨人造丝细旦化升级改造项目,11个月建成投产,提升了高端市场占有率。
    200吨碳纤维碳化实验示范线项目被列为中国科学院示范项目,使吉化纤形成了从碳纤维原丝到碳丝的完整产业链生产格局…… 上下同心搞基建 快马加鞭再造新化纤

    精准施策依靠多谋,“成事思维”离不开快行。
    推进项目,快马加鞭!“早落地、早开工、早见效”成为吉林化纤推进新项目建设不可撼动的铁律。
    这边,同行还没来得及感知;那边,吉林化纤新建的生产线已经向市场供应新产品了。
    2014年8月,抢抓行业调整机遇开工建设的5000吨竹长丝连续纺项目,采用意大利生产技术和最先进的连续纺生产设备,历时10个月建成投产,3个月达产达效,是目前国内唯一采用此工艺的生产线。
    1万吨生物质长丝连续纺项目146天顺利开车,3天生产出AA级产品;
    2万吨超柔超亮纤维以品质优势取胜,项目在设备安装期间就已经承接订单;
    7个半月时间建成了2870吨人造丝技改项目,产品实现了对国际一流的筒管法产品的替代……
    顶层设计是龙头,基层行动是龙身,龙头摆起来,龙身也要舞起来。
    “两人工作一人干,抽出一人搞基建”“安装一批、调试一批、运行一批、达效一批”,吉林化纤用一半的人力完成了两倍的工作任务,使人造丝、腈纶纤维、碳纤维三大主导产品产能较三年前翻了一番,吉林化纤几代人的百亿梦想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近得如此真切!
    随着年内8个在建新项目相继建成投产,预计2017年末可以实现100亿的产值和销售收入,这等于再造一个新型化纤。
   
灵活经营出奇兵 达产创效当先锋

    生产与市场的有机结合,要求项目建设与拓展市场必须相得益彰。
    应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,企业用指挥战役的方法布局销售市场,以客户份额和市场份额双增加的叠变式增长,为新上项目迅速达产创效当先锋、打头阵。
    积极推进与下游客户的深度融合,加大渠道、新产品、下游产品以及市场开发。用客户需求引领产品升级,用产品升级推动客户升级,竞争优势就更加明显。产品升级之后主动去替代其它的纺织材料,细旦人造丝替代真丝,仿羊绒腈纶替代羊毛……极大地拓展了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客户份额。
    江苏腈纶市场去年需求量是每月4.95万吨,只要提高10%,企业每月就会增加4950吨销量。为此,他们集中力量布局江苏,一举新增腈纶客户30家、增加销量10379吨……
    提产提效、项目新增产能不断释放,吉林化纤仍然实现满产满销。
 
绿色和谐 秉持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

    企业强身健体的功课做得扎实,才能走得长远。绿色发展、和谐发展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,对此,吉林化纤上下达成了共识。
     “满足环保要求要始终放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列”,企业在实践中自始至终践行着所倡导的环保理念,那就是“清洁生产、源头控制、循环利用、综合治理”。
    为实现在生产中的低能耗、低污染、低排放,企业先后投入2.05亿元,实施了全国领先的废水综合处理再利用工程,人造丝生产余热回收再利用工程、生产废气处理工程、锅炉脱硫脱硝改造工程、循环水热量回收利用工程,这一切有效提高了能源综合循环利用率。
    锅炉脱硫脱硝、污水等一个个技术改造项目,都实现了一次投用、一次达标,保证了达标排放、资源循环利用的两不误。
    “用最少的能源争取最大的产出”。旧物改造、余料回用、最大限度减少外协等,吉林化纤不仅在项目建设中将节约挖潜做到了极致,生产过程中,利用能源上也是“锱铢必较”。
     企业明确主要的耗能工序和岗位,建立汇总分析制度,实时跟踪反馈能耗情况,定期召开能源分析会,最大力度控制源头消耗;全面加强管网巡检、保温、修复,最大限度减少过程损耗;从结果反推,拧紧能耗阀门,执行日统计、周分析、月考核制度,倡导“全员、全过程、全方位”开源节流,实现了能源利用率最大化。
    能源消耗的降低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收益,原来冬季生产1吨人造丝的耗汽量约59吨,现在不到20吨,效果显而易见。
    吉林化纤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征程中,已然焕发出实体制造业的勃勃生机,在信息化和自动化深度融合上,同样走在前列。
    走过53个年头的老国企,依靠科学的管理、依靠扎实的生产,从未停歇创新的脚步。
    机器代人,用机械手代替人工操作,是一个趋势。
    经过30多年的升级改造,吉林化纤的人造丝生产线一直领先同行。但吉纤人没有止步不前,他们引进全球先进的连续纺生产线,传统半连续纺的压洗装车、丝饼倒运走向智能化、自动化,减轻了劳动强度,减少了对产品外观的损伤。
    如今,互联网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,微信群等新手段所传递的有价值的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,加上机器代人应用领域的逐步深入,吉林化纤正向“智能制造”的新常态进军。
   
跨界整合 梯级循环利用 节约型企业建设步履稳健

    能源管理上,吉林化纤的做法不仅仅是精打细算,企业决策的“大智慧”体现在企业对能源的跨界整合、梯级循环利用上。
    随着新项目的陆续投产,对能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。如何实现“增产不增开锅炉”?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,对加快转型升级中的吉林化纤尤为迫切。
    “吉林化纤厂区内分布着人造丝、腈纶、碳纤维原丝、醋酐等多个生产区域,生产工艺的不同,对能源需求层级也不相同。有的生产环节需要70度的水,有的只要50度就够了;有的生产过程中释放大量的热,有的还要吸收很多的热……”宋德武娓娓道来。
    吉林化纤开启了“跨界”整合行动——一举打破能源分车间、分公司封闭循环、单独核算模式,在全集团层面实行能源统一管理,对全部生产系统可利用能源进行认真排查,统筹各系统对能源层级的不同需求,进行梯级循环利用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。
    去年11月,吉林化纤第一套热泵机组正式投入使用,这是吉林化纤跨界整合资源成效最显著的范例,通过回收腈纶生产中的余热,利用生产中反应放热给人造丝生产用水加热,既满足了生产需求,又降低了蒸汽消耗,减少了热污染,从而一举实现了能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双赢。
    热泵机组的负荷可以随着用热点的增加而提高,满负荷运行后,年可节约蒸汽22.12万吨,使企业实现了在增加50%产能的基础上,保持原有的锅炉开台量,标志着节约型企业建设进一步加深。
    丝路花雨看今朝。如今,迅驰在丝路梦想征程上的吉林化纤,秉持着领跑者特有的姿态,正向着100亿化纤基地的目标冲刺!

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© 版权所有

网站备案/许可证号 吉ICP备05000633号-1 吉公网安备 22020202000212号

链接链接链接链接链接3344vva永久视频伊人精品影院永久永久链接